第421章 玩敌养寇(1 / 3)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当朱标在朝堂宣布大分封计划的时候,群臣出乎意料的平静。

没有惊讶,没有讨论,也没有反对声,似乎大家早就知道了这一切。

朱标高高在上,大家看不清他的脸色。

只能隐约看到,面色非常的平静,似乎也早就料到了这一切一般。

陈景恪心下了然,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相当于是明牌了。

只要不傻都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太上皇以大分封换取了勋贵集团对变革的支持。

之前的种种疑惑全都有了答案。

勋贵集团不是愚忠,也不是大公无私,而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前面等着他们。

去年报纸上引导舆论的那几篇文章,很明显是为大分封造势。

如果是以前,群臣肯定会反对。

这么大的事情,太上皇怎么能自己就决定了呢?

况且,分封异性诸侯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大明怎么能开历史的倒车?

但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尤其是不久前才刚刚发生的勋贵大清洗,让群臣开始冷静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他们不冷静也不行。

太上皇承诺,当今皇上提前那么久开始做铺垫,无不说明大分封势在必行。

太上皇的性格大家都懂,和他唱反调没有任何意义。

与其反对,还不如思考一下怎么补救。

仔细想想,或许大分封还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对大明本土来说,解决了勋贵集团的隐患。

对外来说,诸侯王能起到‘尊王攘夷’的作用。

还能更加有效的教化蛮夷,最终实现大华夏理想。

多的不说,大分封制度只要能让大明国祚,延续四百年就足够了。

至于什么万世不灭的王朝……

嘴上说说就行了,你还真信呢?

能延续四百年,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以后……相信后人的智慧吧。

更何况,几百年后四周全都是华夏一份子,肉就是烂也是烂在锅里,不会便宜了外人。

如此,群臣完成了自我说服。

当朱标宣布大分封计划,他们非常平静的接受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条件接受,接着就有人站出来提出了几条限值。

“为大明计,要确定哪些土地可以分,哪些土地不能分。”

“且必须将此规定写入大明律和《皇明祖训》。”

此条建议正中朱标下怀,他当即就让人拿出一幅神州(亚洲)地图。

现场和群臣商议,哪里需要被列为不封之地。

最终确定,北到北海,西到伊丽水(伊犁河谷),西南以高原为界,南方以中南半岛为界。

朱崖岛、澎湖列岛、淡马锡等等,也同样是不封之地。

东边的边界线没这么划分,实在是没几个适合生存的大型岛屿,默认这一整片地域为不封之地。

东北方向,以鸭绿江为界限,半岛属于朝鲜王国。

其余岛屿包括耽罗岛(济州岛)、对马岛等等,全都直属于朝廷所有。

至于朝鲜王国的同化计划,目前条件并不成熟,还需要慢慢执行。

只能说,等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至于更远的苦叶岛、虾夷岛等,将来会分封给诸侯王。

这个所谓不封之地,其实只是大致的轮廓,并没有如前世那般,精细到一厘一毫。

而且这个边界线,是数年前陈景恪就画好的,现在只是借着朱标的嘴说出来。

说实话,对于这个地盘,老朱和朱标都觉得有点大了。

别的不说,北海那种苦寒之地,想要实现统治实在太难,还不如分封出去。

包括西域、高原,这种贫瘠之地有啥用?

分封出去干干净净。

陈景恪用两个理由说服了他们:

“其一战略价值,高原是西南门户,又是神州最大的水源地……”

“当年大唐何等强盛,唯独在吐蕃面前吃了瘪,就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西域是扼守西方的通道,是大明的路上咽喉。”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岂有将咽喉置于人手的道理?”

“事关国家安危,纵使亲王亦不可信任。”

本来他以为,老朱听到这话会很生气,哪知道并没有。

老朱非常支持这个决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岂能将命脉交给别人,这些地方必须朝廷直接掌控。”

“但你为何如此执着于北海?”

陈景恪顿了一下,说道:“为了水,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宝库。”

“未来有一天,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许就能修建一条从北海到中原的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