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劝谏与反问(3 / 4)

作品:《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这位太子平时在中书省走动,鲜有来吏部。

因休沐,如今在吏部的人并不多,众人见到太子亲自来一趟,还是呆愣当场,纷纷觉得好奇。

张玄素正在看着今年要调派的官员名册,忽见太子到来,匆忙起身行礼。

这人从洛阳回到长安之后就在吏部任职侍郎。

没想到他这一回来,就在东宫太子打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就来劝谏。

丝毫不念安排他去洛阳的栽培之恩。

“殿下,臣……”

李承乾扫视着吏部官邸内,道:“这吏部确实比别的官邸都要宽敞,嗯……人手也更多,都说朝中吏部最忙,来这一趟孤也不会久留的。”

张玄素年过四十,心力早已不是当年,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为这个帝国奋斗多少年,眼下太子来了,自然是要尽心对待。

李承乾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见不是吏部的那一份,便将一叠奏章都拿了出来。

从中翻找出了张玄素劝谏的那一份。

这一幕看得吏部众人沉默无言。

他们也听说了昨晚有不少人劝谏太子殿下不要冲动行事,没想到昨晚刚劝谏,太子就这么找上门了。

这个距离皇位已极其近的太子,是这般行事的吗?

张玄素看着自己的劝谏奏章道:“殿下,臣所言有何不妥吗?”

“有啊。”李承乾收好其他几份奏章道:“你说如果大规模地清查,恐怕往后会没有人想要当官,人们通过科举入仕就是想要摆脱现状,换一种新的生活状态。”

虽说奏章上说得更隐晦一些,只是提及了为官为臣之道,还有科举的兴办不易,列举了从汉以来一直到隋的种种不易。

不过太子的解释也在理,自己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如果做官了,反而过得更不好了,那还参加什么科举。

李承乾道:“孤大抵上可以理解为,在对官吏严苛对待下,会影响往后人们参加科举的积极性。”

张玄素作揖道:“正是。”

“很多时候,京兆府提倡的是发现问题,既然发现了就要解决,就不能视而不见。”

张玄素回道:“臣有所耳闻。”

吏部内,一众官吏假装忙着手头上的事,都是竖着耳朵听着。

李承乾又将桌案的奏章推到他面前,抬首示意道:“看看这份奏章,你只提出了疑问,而不提解决的办法,这是不是属于偷懒了?还是在为难孤?”

“臣绝无此意呀!”

“孤喜欢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可光有意见可不好,还要有解决的办法,要不孤将张侍郎的意见拿出来,在朝堂上让大家议一议?”

张玄素神色了然道:“臣实在是……”

“那这样吧。”李承乾又道:“眼下就有一个议题,如何在清查官吏与地方的同时,保证人们参加科举的积极性,如何?”

“太子既兼领百官,太子所言便是旨意。”张玄素作揖道:“臣领命。”

李承乾满意地收好其余的奏章,“有劳了。”

“臣送殿下。”

“不用了,孤还要去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