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初心教育与商农辞相(2 / 4)

作品:《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张良笑道:“你们坐好,某来给你们解疑惑。”

张强他们各自坐好。

张良道:“你们总担心工匠的俸禄增加会导致作坊倒闭,但其实这是在杞人忧天,如果只是一小部分作坊提升工匠的俸禄,另外一部分作坊则不这样干。那么提升工匠俸禄的作坊就会倒闭,而不这样干的做法因为成本更低,他们不但能生存,还可以吞并倒闭作坊扩张自己的市场,这就是市场竞争的规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用天子的话来说,这就是残酷的丛林法则。”

“但作坊可以用残酷的丛林法则,但朝廷却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做只能陷入残酷的内卷,作坊主们会不断压低工匠的俸禄,直到工匠养活不了他们的家,甚至养不活他们自己,到时候这套极限压榨的手段就会崩盘,受不了残酷压迫的工匠就会聚集起来,杀死这压迫他们的作坊主,秦末我等起义何尝不是这样。所以天子才制定《工匠法令》就是想要用朝廷的力量,限制作坊主们的无序竞争。”

“你们看看我大汉前10年的政策就可以看出,天子不断把贵族豪强迁移出大汉本土,就是担心这些贵族豪强侵害百姓的利益,最终导致天下民不聊生。”

张强道:“这些我等当然知道,要是大汉的作坊主敢把我大汉的百姓压榨成为奴隶,我等都不会放过他们,但现在他们的俸禄并不算低,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再增加一倍俸禄,我等担心作坊主不愿意干,会直接放弃作坊。”

因为地方上有作坊,张强这些太守更能代入的是作坊主的角色,对于百姓一方,他们虽然不像秦力那样肆无忌惮的压榨,但却很难站在百姓一方,屁股决定脑袋这话在任何一方都是适用的。

张良笑道:“要是只有一部分人执行《工匠法令》可能会出现你们说的情况,执行的就会倒闭,没有执行的就会活得很好,但现在是朝廷强制执行,所有的作坊主都吃亏了。

就相当于所有作坊处于同一竞争水平,对作坊的竞争力而言是没有吃亏的,就不会再出现没有道德的作坊主驱赶有道德的作坊主。这就不是单个的工匠和作坊主对对抗,而是工匠这个群体从作坊主这个群体当中,拿回一部分属于他们的劳动果实。”

“就像秦泊说的一样,天下的财富增加了两三倍,这些作坊主的财富增加了十几倍,这些人说作坊不赚钱,不过是在骗人,从他们口袋里面拿出一部分钱给工匠也是十分合理的。”

“我大汉的情况和其他王朝是不同的,自从天子制定了以产业为根本的国策,加上水利纺织机,蒸汽纺织机等高效的机器,一台蒸汽织布机可以比得上十几台老式的织布机,大汉的国土面积扩张,田地的亩产,也从秦末的一石提升到两石多,而且现在还在往三石发展。”

“所以我大汉这这十几年来粮食的价格一直稳定在三十钱一石,前两年甚至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用天子的话来说就是我大汉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秦朝时期。要是放开了生产,我大汉一年能生产的布匹可以超过6000万匹,但我大汉的人口不过5000万,现在我大汉不是缺货物,而是缺少消费的人。”

“生产者的俸禄总额度,决定了整个天下的消费市场,而天下的消费市场,关乎到大汉所有的产业发展,同样又用布匹举例,现在我大汉的工匠大部分的俸禄都是500钱上下,那么工匠一年大致只能消费一匹布,但如果工匠俸禄是上千钱,那么他手中的俸禄就足够他们消费两匹布,就不行像以前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是太破了的衣服。工匠会直接更换新的布匹来做新衣服,天下的总消费市场就会扩张到上亿匹布,对整个天下而言,这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增加市场的方式。”

“所以增加工匠的俸禄,既可以增加大汉的市场,也可以让普通的百姓享受到我大汉这些年发展的成果。这也是天下步入小康之治乃至于大同世界必须的措施。”

灌婴道:“这照道理上说不通,按您的说法增加了一倍的收入,就增加了一倍的市场,那我们干脆让工匠的俸禄都超过万钱,增加20倍的市场,那不是天下人都能赚更多的钱。

但这怎么可能,老话都说了,节俭才能富家,奢靡会败家,天子对始皇帝最不满的一点就是,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失去理想,奢靡成风,求仙问道,以至于下面的秦吏有样学样,肆无忌惮的压榨天下的百姓,这才导致天子带领,我等推翻了暴秦。”

张良笑道:“你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在思考过这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像先秦时期,天下的百姓只能吃一碗饭,连肚子都填不饱,他们想吃两碗饭,三碗饭,这些百姓想娶一个老婆传宗接代,谁又能说他们是奢靡无度!”

“但要是这问题放在始皇帝身上,他一天就会弄81个菜,后宫圈养着三千佳丽,这就是奢靡无度。”

“就像灌婴说的,如果让天下大同的方式如此简单,不断加俸禄就可以,那大同世界也早就实现。”

“但真实的情况就非常难,天子体恤农户,我大汉的税赋比大秦时期减少了一半,而且还完全免除了徭役,同时又把六国的贵族豪强迁移出大汉,均田给农户,仅以粮食而言,农户增产了四五倍。按照当时天子的想法,农户上交30石粮食,70石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剩下的100石粮食卖出去可以赚1万,每个农户过上富裕的日子。”

“但因为均田,农户生产积极性很高,天下粮食的产能暴涨,粮食的价格很快,从每石百钱跌到每石30钱,于是一户农户每年收入只有三千钱左右。”

“货物和钱财之间还有一个供求的关系,要真给钱就能实现大同之治,那天子何不每年给农户发1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