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进退有据(3 / 4)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外交则不然,这一块向来不受重视。”

“你从这里着手,不会触犯任何人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不满。”

“又因为这是空白地带,你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是太离谱,都是一份不小的功劳。”

“可以说,从这里入手就等于是白捡一份成绩。”

“等到你的能力获得大家的信任,再插手学政和科举事务,就不会显得突兀。”

“百官也会认真思考你的建议。”

“可以说,从这里入手是最好的选择。”

这番话朱元璋和朱标也听到了,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然后陈景恪提完建议,就再次隐藏在了幕后,将功劳让给了朱雄英。

这一切朱元璋和朱标都看在眼里,对陈景恪愈发满意。

尤其是朱雄英确实通过此举获得了更高威望,也让他的谦让变得更有价值。

当然,陈景恪也没闲着。

他抽空将学堂给开办了起来,给书院取了个名字:

洛下书院。

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没什么可说道的。

第一期招收了两百名学生。

权贵官僚出身的子弟只有不到二十人,这让陈景恪放下心来。

他还真怕自己的书院变成权贵子弟学校。

事实证明,自己还是太高看自己的名声了。

当然,这其中‘技工学院’的流言,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关谣言流传开的时候,不少人来问他是不是真的,他都没有否认。

在这个文学至上的时代,‘技工学院’太非主流了。

正常官宦人家自然不愿意将孩子送进来。

也就徐达等核心勋贵才知道真相,将孩子送了过来。

剩下的学生,一部分是收养的孤儿,他还特意收养了一些孤女。

只要这些女孩子能有一个学有所成,在科学上有所建树,都可以作为榜样进行宣传。

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工匠子弟,都是原本隶属于朝廷的工匠家的子弟。

他们对于研究百工技巧并不抵触,甚至还很高兴。

人数最多的,还是形学研究班成员的家族子弟。

他们才是真正了解陈景恪本领,又对杂学没有偏见的人。

对此陈景恪也没有拒绝,相反他还很支持。

一来是家学渊源,他们能学的更好。

二来……就这么说吧,理科是一门有钱人才能深入研究的学问。

没钱连实验器材都买不起,拿什么来研究。

形学研究班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是穷人。

他们有那个物资条件,支持自家孩子深入研究。

当然,如果贫民子弟中出现了天才,陈景恪是愿意自己出钱培养的。

书院的先生,则全部由形学研究班的成员担任。

现成的人才不用白不用。

而且现在形学研究班规模也大了,常驻其间的就有百十号人。

外放任职的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大家平日里一起研究学问,没事儿就侃大山好不快活。

得知书院需要先生,不少闲的无聊的人自告奋勇,表示一定将学生教导好。

对于陈景恪提供的教材,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形学研究班现在腰杆子也硬了,准确说是算学圈子都硬气起来了。